本帖最后由 zhujunchen1 于 2017-1-2 23:23 编辑
痛仰
——即使痛苦,也要坚持信仰。仰着头,坚持。 “你这样值吗”?在一次请假去医院治疗的时候,主管这样问到。当时先是一懵,然后回答到“跑步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支柱”。 在一次做针灸的时候偶遇一位穿着一身专业户外装备同样在做针灸的大哥,我俩一左一右扎满膝盖,互看到对方相同的伤且都像是爱运动的人,逐搭起了话。不聊不知道,这位大哥竟是深圳知名人物16年完成了TDG巨人之旅的“王铁人”王仲平。聊天的内容自然的围绕着这场炼狱。前后准备了近1年;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训练;一天7趟梧桐山;今年4月半月损伤,每天训练完就到医院治疗,第二天接着练。我俩聊的正欢时,身边另一位病人插嘴问了一句:“你们因为跑步受伤,为什么还跑”?我答到“跑步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锻炼身体,也不只是喜欢,是精神需求”。“是信仰”王大哥补充到。那病人露出不解的表情,我俩相视一笑。 确实跑步是信仰,但是确实对我来说都是“痛仰”。用“痛仰”一词来总结我的整个16年跑步历程再合适不过了。第一次跑完半马髂胫束疼的两天走不了路;在低于10度的时候出去跑步,结果晕倒险些送命;好不容易练了几个月却伤得全年只跑了一场半马;咬着牙跑完广马痛得走不了路,还得每两三天去医院做针灸理疗。若在“圈外人”看来我这是何必呢,甚至是活该,其实这是信仰的一个特点,对于不信的人来说信的人都是疯子。回想我为什么如今迷恋跑步,除了从科学角度的“多巴胺”理论外,起初源于工作和感情的不顺心突然有了“自虐”的需求,每天跑完身心俱疲,只有这样才能熟睡。到后来发觉跑步的时候感觉心里异常的平静,似乎身边空无一物,于是在每天跑步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或者把明天的工作内容过一遍,此时跑步已不再是“自虐”的需求。后来加入MM户外,感觉整个人打开了,自信心、忍耐力、执行力、冲劲儿越来越足,身边的朋友成倍数增涨,更有每周三打鸡血似的一起训练,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到最后通过跑步带来的转变逐渐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真的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谁不希望自己更强大、更上进、更有韧性呢?谁不想有动力、有突破、有成就感呢?跑步,遇见更好的自己,并且是不断的遇见,这怎能不迷恋。 16年已结束,看到很多朋友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或者在某次比赛上PB了,为能达成目标的人点赞。但肯定也跟我一样未达成目标的,而且相信肯定有很努力但任未达成的。其实也没什么,回想起备战过程,也是一段不错的经历,就像广马奖牌想要带给大家的理念——人要活在当下。而我16年的目标及17年的目标因半月板损伤而彻底删除,并不是冲劲没了,而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治疗有所感悟。信仰是非常好的指引,有的事让你做,有的事不让你做。跑步确实也是如此,让我该开始跑、坚持跑、习惯跑、热爱跑,同时也在用伤病的方式告诉我该歇歇了,目前的跑步方式不对。该好好补充跑步知识;加强力量训练;做好跑步前后的拉伸;有不适要及时就医。现在更懂得了跑步虽然是一种竞技体育,更快的体育精神没错,但要不浮躁、不逞能,懂得循序渐进,在跑的过程中学会跟心对话,体会最深入内心的感受。 17年我还没有确定目标,也不打算确定目标,毕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重新开始跑步,甚至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跑步。但我不缺信心也不伤感,觉得不跑步的日子也并不难过,我也并没有彻底脱离跑步,只是走了一条弯路,方向没变,我不缺信心也不伤感,相信前方有美好未来,或许最曲折的过程才能有最精彩的故事。我继续痛仰下去,继续承受这个“信仰”给我带来的痛,但是依然坚持信仰,仰着头,坚持。
|